WFU

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

年後疥瘡潮







今年春節期間,診所一口氣放了六天假,銷假上班的第一週,除了預期的蕁麻疹、乾癬病情惡化的患者之外,來了一位不速之客:疥瘡!



一人中獎,全家治療



一位剛生產完的年輕媽媽,產前就開始有皮膚癢的症狀,起初當成是妊娠皮膚炎,以為生完小孩就會改善,怎知產後皮疹越來越多,甚至還出現了大顆的劇癢丘疹。

仔細檢查年輕媽媽的手指、手腕,看到典型的疥瘡隧道(burrow,如上圖),當下我就倒抽一口冷氣,雖然這個年一點都不冷,不過當時真的是一股寒意上心頭,因為媽媽感染了,北鼻百分之兩百會被傳染的機會也很高;更可怕的是,媽媽剛生產,所以產房、待產室、月子中心,都有可能是媽媽被傳染的來源,也有可能因此讓機構內從業人員、同住病房的產婦、媽媽們爆發院內感染。

年輕媽媽仔細回想後,發現感染源應該是住在安養機構的外婆,在生產前不定期去探訪外婆之後被傳染。

疥瘡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環境的消毒!可以殺死疥蟲的外用藥,有效的很多(BB, Lindane),在全身塗抹後,就能把大部分的疥蟲殺死,麻煩的是同一時間,家中所有的衣物、枕套、床單、毛巾,通通都要用熱水泡過,溫度超過60度,時間超過10分鐘,可以殺死疥蟲;不能洗的衣物像鞋子、帽子,可以用塑膠袋包好,能夠曬的就拿去曬,兩週後再拿出來使用。

家中的環境,像是床墊、沙發、地板,則用稀釋的漂白水噴過或拖過,在治療的第一天開始,一直持續到一週後第二次用藥結束為止。

冬衣厚重,更別提還有厚重的棉被、床單、毯子等等保暖寢具,每一件都要處理。連自己家環境消毒想起來都讓人全身無力了,何況大型機構?不過這位媽媽得知自己感染疥瘡之後,就立刻打電話去生產的醫院及月子中心告知,讓對方能在第一時間內,啟動應變措施,把傷害減到最少。

家中的成員,同一時間也需一併治療,由於疥瘡感染有潛伏期,潛伏期長達兩週到四週,所以就算沒有皮疹、沒有症狀的同住家人,也要接受預防性治療;已經有皮疹的家人,就是正規的疥瘡治療:全身擦藥,連續兩天,休息七天後,再擦一次藥。


團體生活的機構是疥瘡的大本營



昨天的門診,安養院的司機載來一位婆婆,婆婆的頭呈現很多白色角化的顆粒,連耳殼內也有類似的病灶(如圖)。






這種病灶,其實第一眼的鑑別診斷中,並不會浮現疥瘡這個診斷;這位安養院婆婆的皮膚病灶,恐怕會很容易讓皮膚科醫師喪失戒心而誤診,所以特別放上來;然而,大部分頭皮發癢、合併脫屑的皮疹,並不是疥瘡,所以請各位朋友們別擔心。

典型的疥瘡,是很顧患者的面子,就算身體再養,也不會發作在頭上或臉上這些遮蓋不了的地方,只有在抵抗力較差的老人、嬰兒身上,疥蟲才會跑到頭上。

然而婆婆長期住在安養院,基於皮膚科醫師的本能,我冒著被傳染的風險翻起婆婆厚重的衣物,檢查她的手腕、肚臍、腋下等等典型部位,除了手腕有零星幾個紅點之外,其他部位的皮疹並不明顯。

雖然健保不給付顯微鏡鏡檢,心中一旦起疑,我還是拿起刀片、載玻片,刮下一些婆婆頭上的皮屑,放到顯微鏡下觀察。果然,被我刮了一半的蟲,外加好幾顆蟲卵,疥瘡感染確診!

安養院有一位住民感染疥瘡,整間機構就會人仰馬翻,不論是機構的住民、照顧住民的從業人員、連送飯的廚工、幫忙運送病人的司機、協助翻身、沐浴的清潔人員,通通都有機會被傳染到疥瘡,也都要接受治療;沒有皮疹的,可以預防性的用藥,已經有症狀的,就要徹底治療及居家環境消毒。

還記得以前在醫學中心訓練時,只要有一床患者診斷出疥瘡,就會聽到護理站大聲的哀嚎

死~~~嘎~~~比~~~

這不是空穴來風的胡亂呻吟,而是疥瘡的英文Scabies的中文哀嚎版本。這個[死嘎比]的名號,連醫院的看護、幫忙整理環境的阿姨、甚至連今天來的送病人來的司機,通通都知道!比會死人的AMI名聲還要響亮呢!

冬天因為環境的溫度、濕度,確實是疥蟲合適生長的氣候,回想起來,我昨天一整天,總共遇到三名疥瘡的患者,加上之前的年輕媽媽和他的家人,天啊!過年後的疥瘡潮湧現,不得不小心!

24小時網路掛號由此去



游懿聖醫師看診時間由此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