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

關於自製清潔劑與手工皂,你不可不知的事實





炎炎夏日,潮濕悶熱的氣候讓皮膚被大量汗水浸潤,門診有些患者,開始出現汗水造成的皮膚炎;有些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,也因為流汗悶熱,癢了之後搔抓,皮疹跟著惡化;仔細詢問之下,很多患者都有一樣的觀念

[皮膚發炎,使用手工香皂比較溫和。]

[我都自己做清潔劑,所以不傷手。]

[我都使用天然植物精油做成的手工香皂,純天然的比較不刺激。]

[我去買母乳皂,天然的最好!]

這種認知,其實跟事實有段差距。


甚麼是界面活性劑?天然的清潔劑就不含界面活性劑嗎?


隨手搜尋一下強調天然、溫和的資料,都會看到這個名詞:界面活性劑,到底甚麼是界面活性劑呢?天然的清潔劑就不含界面活性劑嗎?

大家可以做個小實驗,拿一杯水,上面加一層沙拉油,你會看到沙拉油浮在水上,即使你用力地搖晃杯子,沙拉油好像都變成小油滴跟水攪和在一起了,但是只要靜置杯子,不到幾分鐘,沙拉油又會乖乖的浮到水面上,再次形成油、水分離的型態。

這是因為油水本不相融;因此,我們希望身上、手上的油汙,可以清潔的乾淨,單靠水是不夠的,於是有了界面活性劑出現。界面活性劑就像媒人一樣,一手牽起水、一手牽起油,替油跟水搭起友誼的橋樑,從此不論是水溶於油,或是油溶於水,都能同甘共苦,一起進退。清潔產品裡添加界面活性劑,就是要把你身上的油汙,連接上水,然後一起沖到下水道裡。

清潔劑簡單來說就是界面活性劑,而人類最早製造的界面活性劑就是皂(Soap),或者精確地說,是長鏈(C12-C18)脂肪酸鹽;而手工皂簡單來說就是利用"皂"這種界面活性劑,來達到清潔的效果。

只要有清潔功能的產品,不管是肥皂、香皂、藥皂、沐浴乳、洗碗精、浴廁清潔劑,裡面通通都含有界面活性劑,有了界面活性劑才能有洗淨力。

界面活性劑,除了常見的皂類成分之外,有更多是人工合成的界面活性劑,而這些林林總總的成分其清潔力與溫和度都不同。

其中溫和的界面活性劑,比皂類成分都來的溫和,因此在嬰幼兒的沐浴產品中常會被使用;而清潔力偏強的界面活性劑,則是常拿來放在洗衣粉以及環境用清潔劑中。

所以不論是所謂"天然的"或是"人工合成的"清潔劑,都有可能因為界面活性劑的不同,而有太刺激的問題產生;相反的,人工合成的"化學性"清潔劑,也可以達到非常溫和、不傷害皮膚,又同時具有清潔力的效果。


自製清潔劑,小心皮膚光敏感



最近很流行的自製清潔劑,常會添加檸檬皮、橘子皮、柚子皮等等柑橘類的水果來添加香氣,柑橘類的果皮中含有一種Furocoumarin的感光物質,如果大量接觸後,被皮膚吸收,再曬到太陽,往往會出現粉紅色或淺褐色、不痛不癢的皮疹,門診也常常有患者突然發現手上的皮疹而來求診。

除了柑橘類之外,芹菜、香菜、無花果、Parsnip(長了很像小根白蘿蔔的根莖類蔬菜)也含有Furocoumarin,也會造成光敏感。

要避免因為處理這些材料造成光敏感,很簡單的方法,就是在接觸柑橘類的材料時,戴手套,避免皮膚吸收裡面的感光物質。

照片是接觸檸檬後引起的皮膚光敏感變化。



手工皂比較溫和,不會刺激皮膚?



洗淨力的強弱,和界面活性劑的種類有非常大的關係;即使一樣使用皂類成分為界面活性劑,產品中如果使用的油脂是碳鏈較長的種類,就會比較溫和,但清潔力就會下降。

手工皂的製作過程,不論是冷製法還是熱製法,一定都會加入鹼(氫氧化鈉)進行皂化反應,這會造成皂類產品呈現鹼性的化學特性,通常成品的酸鹼度(1%水溶液)大致上會落在pH9.5~10.5之間,如果是健康的皮膚、短暫接觸,其實並不會有什麼傷害;但如果皮膚表面有缺損、皮膚炎或是偏敏感的話,就會比較容易因為皂類成分而產生刺激反應。

因為皂類成分都是偏鹼性而且清潔力較高,過度清洗很容易傷害皮膚讓皮膚變乾;相反的,一般人不太喜歡聽到的合成界面清潔劑,要找到兼顧溫和度及清潔力的種類反而比較容易。

所以清潔產品的挑選其實不是看"手工不手工"或是"皂或非皂",重點應該是皮膚的狀況以及需要清潔程度的強弱而定,並非手工皂就一定安全溫和。

因此,針對敏感性皮膚、異位性皮膚炎、濕疹的皮膚,如果還是對合成清潔劑大加撻伐,一味鼓吹手工皂的優點,其實就已經離事實甚遠、矯枉過正了。


看起來都是一塊皂,成分特性卻大大不同



大家俗稱的硬塊皂在英文上一般分成兩種名稱:Soap及Bar;其中Soap就是單純使用皂類成分為界面活性劑;另一種是Syndet bar,則是專指使用合成界面活性劑當成清潔成分的產品,如果兩種混在一起就稱為Combination bar。所以看起來一塊一塊的皂,其中是否含有皂類成分,是需要看成分表來確認的。

在台灣,皂可以因為使用目的的不同,分成香皂、藥皂、肥皂,香皂使用在人體皮膚清潔,分類上屬於化妝品,管轄單位是衛服部;藥皂則是添加了抗菌成分的香皂,因為具有殺菌功能,所以分類屬於藥品,管轄單位也是衛服部;肥皂是洗衣服、洗環境用,管轄單位則是經濟部。

那最近很流行的手工皂呢?手工皂並不會因為用手工做的,就改變了它是皂的本質,如果是自己做的,使用在自己身上問題並不大;但是如果今天手工皂是要去販賣,那就必須符合現有法令,確認原料品質以及仔細標示全成分。

我覺得其中最可怕的,是母乳皂。如果是自己的母乳,自己使用,儘速用完,爭議不大;可怕的是,去買別人的母乳做的母乳皂。乳汁是人體分泌的,母體的飲食、疾病、甚至服用的藥物,都有可能經由母乳分泌出來,所以母乳皂,安全性一定是第一考量,使用別人的母乳皂,等於讓自己暴露在更多的風險之中,而且衛福部是禁止把母乳當作化妝品成分的,所以實在不建議民眾去買別人的母乳皂。


天然精油、植物萃取提高了皮膚過敏的風險



手工香皂,往往因為想要讓大眾更為喜歡,而添加了各種精油或植物萃取的配方來增加香味、功能性,其實這也提高了皮膚過敏的風險。天然的植物果實、花粉、昆蟲等等,都是常造成皮膚過敏的原因,台灣常見的隱翅蟲過敏、國外的有毒常春藤 (Poinson Ivy)等等,都是天然環境中,造成嚴重皮膚過敏的實例,所以並不是天然的就不會過敏。

產品中宣稱療效的添加物越多,皮膚接觸到的物質就更多,即使產品宣稱添加天然植物,但是要讓植物的成分被提煉、保存、融合在原料中,就需要添加許許多多的化學物質;至此,假如產品還一再的宣稱純天然、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,其實就已經失真了。

對於皮膚清潔劑,我的觀念是:針對每個人的膚質不同、髒汙的程度不同,合適的產品也不同;天然的不見得適用於每一種皮膚,相對的,大量生產、人工合成的清潔劑,也不見得就是傷皮膚、容易過敏。


石化原料做成的乳液,可以擦嗎?



網路上廣受抨擊的"石化原料"做成的乳液會傷害皮膚,這更是承受了不白之冤。其實皮膚科的教科書,都會鼓勵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使用凡士林來當作保濕劑;凡士林本身就是石化產品。

這些教科書上所提到的建議,是歷經實驗對照比較、長期追蹤、發表在醫學期刊後得到的結論,並不是空穴來風;這些放諸四海皆準、廣受歐美醫療先進國家認可的療效,豈是一句"石化原料做成的就是不好"可以一筆勾銷的呢?

聰明的消費者,在這講究證據、資訊透明的時代,請睜大眼睛,對任一方的論述,都要心存懷疑、小心求證。

24小時網路掛號由此去



參考資料

1.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藥妝訓練課程講義

2. Fitzpatrick'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. Seven edition

https://www.careonline.com.tw/2017/08/soap.html